Saturday, December 30, 2017

2017已阅书单

第一次,对自己一年内看过的书本做个记录。这一年,共看完24本书,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月两本的阅读量还算是满意了。(对了,不包括应酬外甥女而帮她读的很多本绘本,至少十几二十本)

我看的书,类型算是挺杂的,所以要总结的话,我会把书本依据烧脑程度而分类。
分成四个等级,越烧脑所阅读的时间就越长。

我不是学者,所以不烧脑的书当然看得最多。 不烧脑的书本多是在考试期间看的,考试期间看课外书的速度会特别快,因为想要逃避考试,呵呵。 另外就是在睡前,有时看了沉重课题难以入睡,所以还是轻松入眠比较好。

最喜欢的一本书
看完的24本书里,最喜欢的是麦可波伦的《杂食者的两难》,可是看得挺慢,用了几个月才看完。很资料性,而且是我很想了解的课题,不想敷衍看过,所以常常要在很专注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看,阅读速度想当然就被拖慢了。

最傻眼的一本书
因为六航书海裁星学长的强烈推荐,所以挑了九把刀的《杀手-流离寻岸的花》来看。 看完后,有点傻眼,心想我看了什么鬼啊?这是什么书?领悟到看书是很个人的,每个人的共鸣不一样,不能强求,呵呵。

最看不下的一本书
金兰都的《疼痛,才叫青春》,这本书没有记录在看完的24本书里,因为翻了一部分之后决定不看下去。会买这本书是冲着作者而买,他的 《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来》很不错,所以就想看看他的成名作。 结果发现自己过了青春的年纪,这种励志书还真的看不下去~

总结来说,真的觉得看书喜好是很个人的。我觉得好看的书,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看。而别人强烈推荐的书,也不一定适合我。所以无所谓啦,想看就看,记得看书就行了,呵呵。

2017已阅书单如下:

烧脑程度 -
1.   158公分的阳子小姐 - 田上阳子
2.   交换日记 15 - 张妙如、徐玫怡
3.   杀手-流离寻岸的花 - 九把刀
4.   One World - 喜多川泰
5.   佐贺的超级阿嬤 - 岛田洋七
6.   佐贺阿嬤 笑着活下去 - 岛田洋七
7.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 石田淳
8.   故事团团转几米
9.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
10. 犹太格言集马文托卡雅
11. 威尔の奶爸日记黄威尔

烧脑程度 é
12. 读书与旅行 - 詹宏志
13. 我们经不起一次核灾:政府不会答,也不希望你知道的52件事 - 刘黎儿
14. 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 - 陈文茜
15. 不公平的贸易:大企业剥削全球贫民之路 - Conor Woodman
16. 哪啊哪啊神去村 - 三浦紫苑
17. 我是被老师教坏的 - 吴祥辉
18.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烧脑程度 éé
19. 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 - Barbara Demick
20. 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未来 - 金兰都、李载赫
21. 当呼吸化为空气 - Paul Kalanithi
22. 30年股票投资心得 - 冷眼

烧脑程度 ééé
23. 杂食者的两难:速食、有机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 Michael Pollan
24. 镜头背后的勇者:用生命与勇气走过的战地纪实之路 - Lynsey Addario


Friday, December 29, 2017

回顾2017

1
       香港四天三夜游,终于走出东南亚,第一个踏入的亚洲国家
       新手人妻年货采购初体验+几轮团圆饭+第一次派红包

2
       蛇鼠一窝火锅日
       古庙游神,塞车塞好久
       屋友一年一度新年聚会

3
       第一次上网络电台ON Fm
       赶功课赶功课赶功课

4
       出走台湾,终于!
       下雨天带外甥女去新山动物园,我竟然是第一次去
       混乱中还是呈现了Defence Proposal
       爸爸上KLLong Service Award,顺便带他去云顶绕一圈

5
       书评上报章啦,星洲日报《读家》
       课程安排去了槟城三天两夜,坐了好久的巴士
       Tanjung Sepat的一个下午

6
       考试月
       因为面子书上的随意留言,结果照片登上中国报
       克婷婚礼,安顺两天一夜游,顺道拜访冷水河安哥安迪
       外公去世了
       居銮一日家庭游
       告别沙登

7
       搬回芙蓉
       结束了一年的上课生活,返回office
       带家人芙蓉波德申两天一夜游
       关丹三天两夜游,忙碌前的充电
       开始collect data

8
       第一次在半夜突然晕眩起床呕吐,医生说是食物中毒,是真的吗?
       带爸爸弟弟还有外子,再次踏上越南胡志明市的土地

9
       正式入住蛇鼠一窝
       书评再次刊登在星洲日报《读家》
       还有另一篇书评刊登在文学杂志《季风带》,很不错的稿费呢
       又一个housemate Eevon结婚啦

10
       小侄女芯妍出世啦
       再一次病倒,发烧几天,接着是呕吐+严重泻肚子,然后伤风咳嗽,真是该好好照顾身体的年纪

11
       弟弟毕业典礼
       马六甲三天两夜为Pre-viva做最后准备
       被拉去上affiliate marketing的课程

12
       马六甲“不轻松”的悠转一圈
       结束viva,终于可以摆脱了,我真的不适合做research
       泽全Ray懿颦婚礼,还有撞期去不到的Orange婚礼


回顾这一年,在有点混乱中渡过了,因为有点混乱,所以就总结成几个小主题吧。   

学业
年初时,生活还挺有秩序的,每一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上课赶assignment
在时间安排妥当之下,每一晚还能悠闲的看看书才睡觉,也因此写了几篇书评,投稿赚赚稿费。

下半年,生活在硕士论文中度过。
Collect dataanalyze data等等都不是我喜欢做的事,要不是被逼,我绝不会选择升学。
不过总算还是熬过了,viva也解决了,剩最后的修改部分就可以印hard cover了。
(结果这修改拖了半个月还没动手)

旅行
趁着假期之时,出国去了。
去了香港、台湾,还有临时决定的胡志明市。
体验到了香港和台湾的冷天气,好舒服~

本地的旅游也不少,去了Tanjung Sepat、关丹、云顶、居銮、波德申、安顺、槟城、马六甲。
就是一些机缘巧合下,间中陆陆续续有安排到这些地方走走。

健康
健康部分,深刻的领悟到近30岁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身子。
以为是普通的不舒服,但是那种不适感却从没体会过。
人上了年纪,病症也会变得不太一样,要好好注意健康了。

生活
今年内的大变化是搬回芙蓉,去年的目标,总算达成了。
虽然每天要驾一小时的车子上班,虽然每天要很早起身,但是可以每天回家还是值得的。
而且在KL混过一轮之后,这不怎么塞车的路途真的不算什么。

亲人
上半年中,最不好的消息就是外公去世吧,有点突然的,几个星期内就突然病情恶化,离开了我们。
阿公的身子也出了一些问题,据医生说是轻微中风,进了医院几天。
好消息是第一个侄女出世了,就在中秋之日,真是个好日子。

友人
朋友们也到了结婚的年纪,housemates一个接一个嫁出去了,还有已被求婚待嫁的。
九个之中,已有五人成为人妻,超过半数。

新体验
今年应朋友之约上了一次电台,Live直播节目,是不错的新体验。
另外还有两件待办事项在进行着,真有成果的话再报告吧。(关于画画)
对了,还有一项很很很重要的事要分享,不过等等时机,时机到了自然就会说。(关于未来)

就这样,我的2017,感恩一切,可以健康平安地渡过就是最好的回报。
2018,你要对我很好,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要过得很好,我期待你的到来哦~

x  x  x
历年回顾:

Saturday, November 18, 2017

书评投稿: 致新山人

书名:海峡边城
作者: 方肯
出版:有人出版社
年份:201512
ISBN978-967-0744-03-2


这是一本新山人的小说。

作者透过书中八位主角-筱家、米粒、铁蛋、由由、大草、阿绿、小柔及左手,通过八个不同的章节、八个不同的时间点,八个不同的叙述角度,在笔触间穿插了新山人共有的记忆,串联了从学生时代对于自小生活环境固有的印象直到长大后看了更大的世界后再回首的新山。

生活在新山的我们,从小就晓得在丽都海边眺望的对岸、长堤的另一端就是新加坡。从百万镇(Permas Jaya)大桥看得到的三根红白相间烟囱,以及直落爪哇(Teluk Jawa)日落下的一堆工厂铁船都不是我们的,离我们那么近却属于新加坡。据说隔开新加坡三巴旺(Sembawang)与直落爪哇的海域里有看不见的保安线,一旦过界,新加坡的警铃就会作响,新加坡海警队就会出动,这一直是心中的疑惑,究竟是不是真的?无法证实,至今还没听说过有人尝试游泳偷渡过去。

首都吉隆坡比邻国新加坡远,更不说北马的槟城,至少八九个小时的巴士车程,根本是个遥远的目的地。长期受到一海之隔的新加坡影响,住在新山一带的我们似乎与马来西亚有点生疏,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性,让我们形成了独特的边城文化。北马中马南马同为马来西亚人(当然还有东马东海岸),从小以为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上了大学在雪隆生活,才发现我们相似却不相似。

去到雪隆一带生活,发现语言文化的不同,国语英语不算的话,新山人似乎是个只会说华语的怪胎。虽然只说华语,但是感觉良好,常听到别州属的人赞说新山人/柔佛人华语比较好,心里不由然有点卓越的快感。 大学时候,与来自怡保的室友对话,渐渐在交谈中发现词汇使用竟有好些不同。某些初次从室友口中脱口而出的词汇,愣了三秒才确定我真不知道那词什么意思。 就如人工,原来是薪水的意思,若是做作点可以说工资或薪金,却不明白为什么工人念反了就变成薪水的意思?

还有得意。明明是带有满足、高兴的一种心情,不过在中北马却带有奇怪的意思。钱的单位明明就是ringgit,早期叫零吉,后来规范成令吉,不管如何都不晓得什么时候变成了文,去到商场看到到处全场20文、全场25文的招牌纸,总觉得莫名其妙。有的时候随便看看想买点东西,老板娘噼里啪啦介绍一堆,不好意思打断老板娘的热情,只好待她说完后,小小声说一句:“不好意思我不会听广东话,可以说华语吗?”想要落实个国家政策是多么地困难,不过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却完完全全深耕在新山人的生活中。

对于新加坡的电视剧,我们了如指掌;新加坡的艺人明星,我们如数家珍;从他们出道到串红的演艺史,我们都清楚得不得了。八频道U频道电视台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时间表,也都可以背得一清二楚,因为我们的大柔佛版会有刊登新加坡演艺圈的新闻。这也是相较于中北马报章,柔佛地方版更好看的地方,别人只有一份娱乐说八卦,我们还有地方版畅谈邻国八卦。

红星大奖、总统星光慈善、赢万金游万里欢乐周末夜,总总的娱乐节目我们绝对守在电视机前方。 当然除了一部又一部的新加坡电视剧,电视台也会引进港剧,一直以来觉得看着华语配音的港剧理所当然、华语配音的周星驰电影也很好笑,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不看奥语港剧奥语周星驰,会被笑话。 为什么不选择马来西亚电视台?就如书中作者提到的,TV1 & TV2的电视画面总是雪花纷飞,看得下去算你厉害。

食物方面,这里的唐茶冰是那里的雪茶,杯子里的透明方块物明明就是冰块,为什么要把它叫成雪?也因为食物叫法的不同,好几次我想吃咖喱叻沙,却不小心叫来了亚三叻沙。 在中马,叻沙是亚三叻沙,另一种叫咖喱面。在新山,亚三叻沙是亚三叻沙,叻沙是叻沙,咖喱面是咖喱面,三种不同的食物。福建面虾面,南马北马的不同让我越来越混乱究竟哪个是福建面哪个是虾面?

有那么一段日子,或许现在也还没脱离,新山的治安败坏,攫夺匪恶名招彰,记得小学有那么一段时间,老师分发宣导标语,纸上写着“杜绝掠夺,人人有责”。从此我们上街的包包不再是装物品的袋子,也不是貌美的装饰品,而是胸前的抱枕,直到越过长堤另一端,我们才能放松筋骨,松一口气,感觉海峡对岸就是天堂。 书中提到的夸张大妈草木皆兵的反应,绝对不夸张

从小听到大,若是书读不好毕业就去新加坡做工。从小就特别排斥未来会过着漂洋过堤工作的生活,我不相信在自己的国家会找不到糊口的工作,我又不要求大富大贵,就如书中铁蛋一样,不愿屈服在日出晚归的摩托车下,但同时又羡慕着领着同样薪金却有双倍现在是三倍消费能力的马劳。 我们讨厌新加坡人总是自觉高人一等,怕输怕死怕法律怕警察,过了长堤来到新山就做虎扬威,不过情势所逼,还是有许许多多如书中阿绿的新山人一样,依旧拖着疲惫的身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来回关卡,只为了新币,为了一家大小的生计。无数个只有周末才有空陪伴子女的家庭,是深深的无奈。

吉隆坡远在300公里之外,新加坡只在1公里的长堤之外,何者更为亲近?地理的距离帮我们做了选择。是晴是雨?哪片云朵更接近我们的上空,我们就相信哪里的天气。严重烟霾来袭时,我们关注的是新加坡的PSI指数,跟随着的是新加坡卫生部的防范贴士。唇寒齿亡的暧昧,不是一条海峡、一座长堤就能隔开的关系,这关系牵连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起居。

整体来说,作者对于每个场景的描绘不太深入,但叙述手法算有亮点。看过好几本以不同主角用不同角度在不同章节对一件事物的诠释写法,本书作者也使用了同样的方式,但不同之处在于不同主角是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作出叙述,所以需要把整本小说看完才知晓那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谜底才渐渐被揭晓。

若你是新山人,会因为书中提到的地标地区而有所动容,勾起层层回忆。若你不是新山人,也欢迎你翻阅,或许文字间不经意提到的芝麻蒜皮小事不那么起眼,却真真实实反映了新山人的心情,新山这一座长堤边城独有的文化。

×刊登于2017年9月第5期《季风带Moonsoon Review》文学季刊×
× 分享于20160826面子书《六航书海》专页 ×
×此为原文×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书评投稿:一窥北韩


书名: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
作者:Barbara Demick
出版:麦田出版
年份:2011年初版,2015年二版
ISBN:978-986-344-232-5

说到北韩或朝鲜,人们总是心存好奇,究竟生活在金氏政权下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在二战结束之时,美国军官在地图上画了条分界线,作为美国与苏联的权利分界,自此韩国一分为二。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第一任总统李成晚。同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下文统称朝鲜),第一任总统金日成。

种种的因素与压迫,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逃离朝鲜,这群人被称为脱北者。书中六位主角,前南韩士兵的女儿美兰、选择在北韩落户的日籍朝鲜家族俊相、金日成的虔诚信仰者宋太太、宋太太叛逆的女儿玉熙、不断努力希望获得党认同的金医师、徘徊在火车站的流浪小孩金赫,或基于有心的逃离、或基于机缘巧合,他们冒着风险,辗转来到了南韩。作者用了七年的时间访问了这六位脱北者,并参考了许多文献尽力核证访谈内容,让读者一窥朝鲜的神秘面貌,在此总结了几点。

第一,人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在90年代初期,朝鲜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饥荒。一开始工厂渐渐停产,过后能分配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不过许多朝鲜人民依旧相信领导,秉持着“再过一阵子日子就会好了”的信念过生活。朝鲜官方频频否认国家正经历饥荒,拒绝了外援救资。在国内,领导层向国民宣导“一天两餐刚刚好”的概念。一天过一天,日子当然没有越来越好。一开始,脆弱的小孩及老人最先禁不住,被死神号召了。接着是男人,体脂肪较多的女人倒是幸运些,成了饥荒最后的受害者。为了确保有食物果腹,人民用树皮磨成细粉代替面粉、从动物排泄物中挑出还没消化的玉米粒,还冒着风险买卖粮食。在朝鲜,贩卖稻米粮食是犯法的行为,轻则送入劳改营,重则处死。另一边厢,人民不断在生存与良心间挣扎,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就算是医师,对于垂死边缘的病人也爱莫能助。

第二,成功抵达南韩的脱北者有多少?根据南韩宪法,南韩或朝鲜人都属于南韩公民,意思是朝鲜的人民都有资格获得南韩公民身份证,但条件是必须自行前往南韩。逃离朝鲜前往南韩有几种路线,有钱的可以买假护照乘坐飞机抵达南韩,没钱的则使用陆路取道蒙古或越南。根据书中提供的数据,中国境内有十万多名朝鲜人,不过只有约3% 成功抵达南韩。

第三,脱北者如何融入社会?从朝鲜抵达南韩的脱北者,经历长则数月的国家情报局审讯后,需要在“统一院”上课一个月以学习都市里的生活技能,然后可以获得南韩政府派发的两万美元安居基金。事实上,很多脱北者一开始无法很好融入,甚至有种后悔来到南韩的感觉。因为在南韩,他们格格不入,医师的执照成了张废纸,毕业自朝鲜最顶尖的平壤大学也无所发挥,一切追求手作劳动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让他们无所适从。部分脱北者更是怀着深深的内疚过日子,因为他们的自由是牺牲了朝鲜家人交换而来的,离弃的不止是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丈夫孩子。

1948年至今69年,经历了金成日到金正日再到今天金正恩的时代,朝鲜人民有没有过得更好、有没有更开放,让大家自己去判断,朝鲜的历史还在进行着,近期越演越烈,谁也不晓得明天会如何。


×刊登于201794日星洲日报《读家》×
×此为原文×